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8年《建筑时报》年度人物特别评选揭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筑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31 11:01:37  文章录入:NewsInput  责任编辑:NewsInput

第一。在2004年国际桥梁大会上,卢浦大桥获得“尤金·费格奖”。
      
      梁新向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工程兵到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领军人,梁新向以其军人的风格,率领15000名员工搏击建筑市场,成为中建旗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主力军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对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将八局总部从山东南移至上海浦东,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他通过机构整合,拓展了经营布局,推进了结构调整,优化了产品结构,推动了技术革新,促进了企业和谐,赢得了包括61项鲁班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和历史突破,在业界和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吴志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长期以来,吴志强教授致力于推动世界城市规划学界的交流合作,致力于以中国智慧应对世界性的城市发展问题,将中国的城市规划推向世界。1993年吴志强教授借鉴中国传统“二元思想”,解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大城市之间的发展互动,在德国发表了专著《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提出了“大都市全球化理论”。
      以中国的“和谐”理念为思想基础,于1997年执笔《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首次提出了规划和建筑中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的三大和谐纲领为支柱的“和谐城市”概念。被任命为上海2010年中国世博会的总规划师之后,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践行该理论,树立了一项新的国际典范。
      
    丁士昭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名留学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海归学者,在回国后的20余年间,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事业以及与建筑业改革紧密相联的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中;探索我国工程管理的体制、法制和机制的改革;参与创建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监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参与创建我国建造师制度的理论体系,并参与主持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综合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导用书的主编和编写。
    
    叶可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建工集团顾问总工程师
     现任上海建工总公司顾问总工程师的叶可明,是一位出自工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他围绕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工程施工多个领域有独创,为东方明珠、杨浦大桥、南浦大桥、金茂大厦、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特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了适应“高、大、深、重、新”不同工程对象的施工技术体系,领衔发展了软土地基环境下深基坑工程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度和高泵程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整体提升模板技术和钢结构整体提升安装技术,为我国建筑工程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朱树英 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
     属牛又自嘲像牛一样劳碌的共和国同龄人,朱树英以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扮演着建设领域“法律卫士”的角色。他创立了中国大陆首家建设工程、房地产专业律师事务所,数百次受建设部和各地建设厅、行业协会、企业、仲裁委员会等邀请,提供法律专业培训。多次应邀参加《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多部立法课题研究、修改、听证等活动。与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合作,积极推动房地产及建筑行业企业内部法务制度的建设。
   
      范玉恕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