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听国学大师讲管理-谈谈沟通的体会
[ 2008/10/25 10:23:00 | By: storm ]
 

本周二在机场候机,自己一般是至少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机场,所以安检进去之后,也没什么事,就转着找书看。

却听到了《亮剑》的声音,很奇怪啊,在这个地方竟然放电视剧?转过去一个,却是一个长发及肩的教授在讲课,管理培训听得多了,以这种方式讲的很是挺新颖的,就听听吧,开卷有益,听听讲课,也肯定有收获。

收获还真是不少,一家伙兼听到了《论语》、《易经》、《道德经》,而且还又看了一遍《亮剑》的精彩片段。何许人也,一会儿,一段似乎“百年讲坛”中小总结短片出来,原来是“国学应用大师”,难怪精通如此多的古典文集呢!而且是旁证博引,信手拈来。

收获真是不小,而且记住了其中的一条“不迁怒”,我的理解,用更直白的话来讲,就是“对事不对人”,这些在一本“项目管理精要”中提到,是项目管理内外沟通的一条基本原则。

听大师讲管理理论,确实受益匪浅,感触多多,但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主要还是在于大师中间的几次让听众跟他一起念,大致内容如下“企业的发展阻力,停顿,不是来自外部,停顿,而是,停顿,企业领导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大师说一句,下面的各位就齐声读一句。自己当时就感觉怪异,但却一直没有想到原因。

周六早上起来,难得轻松一下,就又想起大师的讲座来。却突然有了体会。

大师讲沟通,似乎违背了沟通的一条基本原则“平等”,象这种让大家一块诵读的培训方式,将自己摆在了圣人的位置,底下自然就是等待普度的芸芸众生了,而且从神态与体态上都体现出来了这一点。

但大师真是圣人吗?大师只是学校走出来的教授,照现在高校的情况,大师真能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很少,可能跟很多的总裁聊过天,喝过茶,就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调研一样,从多方获取消息,然后收集、汇总、消化、提炼,短时间内就镀金为一个“行业专家”,然后就组织实施,这是我自己的专家速成之路,几乎每个项目都是如此。

大师的成才之道也应如此,但怎么讲起课来就这样呢?同样的还有于丹这样的国学大师,但她毕竟只是一个面向大众的百家讲坛,并不是针对那些从市场中拼杀出来的企业领导们。除非底下是一些国企的领导,否则大师何有胆气作如此状?

自己最喜欢的讲师还是余世维,轻松自然,由于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说起来言之有物,主要还是讲得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也不需要如此位大师一般,需要拿《论语》《易经》《道德经》甚至“亮剑”来作为自己的论据,看来花哨的很,却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大师引用易经,我想大师看易经也是择而读之,整天忙于开办讲座,打造经济基础,断无全把易经看下来的机会,所以可能大师这一句话没有看到,我来引用一二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补充解释“...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Re:听国学大师讲管理-谈谈沟通的体会
[ 2008/10/26 20:35:00 | By: joeo2 ]
 

厉害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