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人
所谓武汉女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群女人,她们既泼辣又温柔,既粗糙又精细,既时尚又质朴,既安于现状又心存梦想。

两个武汉女人初次见面,如果谈得拢,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会问一句,你是汉口的还是武昌的。不用猜,那个一口讲武汉话的,往往是汉口的,她的身份可能是经商者或者某家公司的职员。而那个一口普通话的,多半是武昌的,身份多半逃不过教师或者机关干部。

总体来讲,汉口女人接近北京女人的气质,豪爽、泼辣;而武昌女人有上海女人的气质,比较小资、精细。如果要比喻一下,汉口女人与武昌女人,其实有点像是武汉的两样特产:热干面与武昌鱼。

汉口女人一口汉腔,声高嗓门亮,性子直爽,快言快语,有时火气有点大,有点麻辣,有点粗糙,待人处事有点汪洋恣肆、不讲章法,实在跟热干面有相似味道。但是,这样的女人也跟热干面一样,营养、家常、健康,用武汉话说——“墩实”。实在是武汉人的最爱!

武昌女人,如武昌鱼一样,多是从五湖四海游到这个城里来的异乡人,往往是在大学校园里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再游往不同的单位,融入这个城市。她们斯文、优雅,平时多说普通话,但她们也会暗暗地学说武汉话,只是通常不怎么说,只是,在某些调侃的时候,或者在菜场买菜时说说。她们也讲粗口,但往往是遇到走路被车撞、钱包被人摸的时候,才会脱口而出。她们一般比较淑女,比较知性,看人时眼光也比较刁,但是不动声色。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抓得紧,因为当年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她们活得其实比汉口女人要累,但是,正是这一份坚持让她们更美。

有的时候,汉口女人对于武昌女人是有那么一点点敌意的,“土包子”——一个正宗地道的汉口女人遇到一个她看不入眼的讲普通话的武昌女人时,往往心里会这么说。而武昌女人对在公共汽车上高声大嗓地说八卦、嗑瓜子的汉口女人,又有那么一点不屑。

对于汉口女人来说,如果你爱美,只要出门跑得勤,这真的不是一件难事。她们的精彩几乎是可以俯身拾来的。在汉口那样一个商业繁华区,从最早时候的六渡桥、民众乐园,到现在的武商广场、佳丽广场,真正是一步之内,必有芳草。人人都知道,汉正街是全国知名的小商品市场,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那里一年四季人头济济,除了来办货的客商外,外地来的人往往也慕名而去,再就是这些当地的靓女们了。

有这样的地域优势,再加上代代相传、互相影响,由此,也养成了汉口女人能穿敢穿会穿的风格。在这一点上,武昌女人是羡慕不已而又自叹弗如的。所以,周末,常有持家的武昌主妇们相约着一起过江,到汉正街用批发价买回一家人一季的衣服鞋袜,跟在大商店的货品相比,实在是既别致、实用又便宜。所以,虽然武昌的商厦也一幢幢拔地而起,但是,会过日子的武汉女人们,还是对汉口情有独钟。

汉口女人出门、上下班路上即可完成的事,武昌女人往往得耗上一天的时间,而此前的计划筹措还不算在里面。因为,过一条江好难。虽然一桥、二桥、三桥已在江上翩然架起,轮渡每30分钟一班两岸对开,但是,一江相隔,总让人不免畏难。盈盈一水间,默默不能语啊!

所以,在时尚面前,武昌女人自然就慢了一个节拍;所以,一个武昌女人有一个汉口女人做朋友是很幸运的。

无论是汉口女人,还是武昌女人,有一个总的特点,会过日子。

武汉女人特别会过日子,这点从她们会做会吃鸡爪子和鸭脖子就可以看出来。在别的城市,我很少看到能将这两样东西做成美味的,可是,在武汉的每个菜场和超市的熟食档里,必然有这两样东西。人们爱吃,也是因为有人做得好而培养出来的。能将别人弃而不用的东西,经过一煮一卤后变成美味,是武汉人,尤其是武汉女人的智慧。

一个女人,只有会做卤鸡爪子之后,她才叫武汉女人;一个女人,只有爱上了吃鸭脖子之后,她才像个武汉女人。


所谓武汉女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群女人,她们既泼辣又温柔,既粗糙又精细,既时尚又质朴,既安于现状又心存梦想。

她们就像这个城市,位处中原,四通八达,所以,在“我什么没见过”的自大中,又因为知道“天外有天”而有那么一点局促。同时,她们也像从城中缓缓流过的江水,浩浩荡荡,生生不息,在热闹之外,自有宁静;在急躁之余,也很从容。而且,对于生活,永远是那么宽容、接纳,与时俱进。

2006/4/8 18:53:00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Re:武汉女人
呵呵~好像是这样子的列~!
2006/4/9 9:13: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日历
公告

登陆
日志
回复
留言

信息
搜索

友情链接
 
DESIGN BY SHANGR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