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管理兴国”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
                                                                  
                                                                       -九歌 的 Blog

<徐达、常遇春列传>读史心得

[ 2005/12/10 19:48:00 | By: jeffer ]

晚饭后读《明史》中徐达、常遇春列传,对二人的素质和能耐深感佩服。二人位列明朝开国功臣第一二名,不仅是因为功劳大,还是其中更多的因素在里面。

常遇春勇敢善战,“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然而其人智慧远不止如此,“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他年龄比徐达大两岁,战功不逊于徐达,却能在副手的位置上,“听约束惟谨”,就是服从徐达命令绝不含糊,谦虚谨慎,真是难得。

大家常说:有才能的人多半是性情桀骜的人物,就是在明一代,也不乏这样的人,后面被朱元璋开国后杀掉的功臣,有很多都是这样的人物。所以常遇春能做到这点,就特别显的引人瞩目。如果不是他天性就对朱元璋非常的忠诚,那么他就同时是一个人情世故高手。

在外面特别能干,对老板又特别听话,没有不顺从的时候,你说这样的人老板能不喜欢吗?何况他和周围的那班一个个不驯顺的武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这段故事大概是说:有个立有大功的大将邵荣有谋反的迹象,朱元璋想干掉他,但是内心又怕其他的大将心灰意冷,假惺惺的说要放人(即便放了,估计也要被他偷偷毒死,这位大杀功臣的皇帝可不是那么恢弘大量的)。偏这时候常遇春跳了出来,顶撞了皇帝,说要坚持要杀。这个事情表面是他顶撞了皇帝,实则是马匹拍到了家,我们可以想想得出朱元璋心里那个痛快啊:你们看看,我是很仁慈讲义气够哥们的,想谋反的人我都能原谅,可是你们谁要是想谋反,有人不会放过你的,老常比你们能耐多了,他就第一个不会饶过你的。皇帝人情也做了,面子也有了,眼中钉也除了,杀鸡儆猴的目的也达到了。还发现了一个对自己特别忠心、特别能干的人,皇帝这个心里高兴啊,对常的信任就非同小可了。

不过我从小就很喜欢常遇春这个人,也许他不是存心拍马屁,是由于时代局限,出于一种自发的很淳朴的对皇帝的忠诚。

徐达是个儒将,不仅勇猛,而且善用谋略。“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大概是说号令三军的时候,威风凛凛,没有人敢冒犯,一旦在皇帝面前就逸夫很特别的窝囊样。让我们不仅想起来了尼克松对周恩来的评价:当毛泽东出现的时候,周恩来就一改潇洒自如的做派,一举一动如同一个蹩脚的秘书。

林彪对彭德怀说:你我都不要想当英雄,只有毛主席才是大英雄。话是这么讲,一点都不妨碍他暗中筹划571计划。这大概就是一种韬晦的策略吧。

《菜根谭》总结说:君子志向不可轻易外露。说得是要想成事,必须韬晦,否则树大招风,给自己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至于那种本来就没什么能耐和抱负,却偏要夸夸其谈,哗众取宠之辈,就很不足道了。

Re:<徐达、常遇春列传>读史心得

[ 2005/12/22 21:22:00 | By: 九歌(游客) ]

试验一下能否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